引
在七蜀中学的校园里,提起杨汶穿,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。学生们的表情总是从惊恐到无奈,再到深深的怨念。他是学校里少数几个让人“一提就怕”的教师之一,却因为他那种极端不讲理、霸道无理的教学风格,以及他那无法理喻的行为,早已成为学生们心中无法抹去的噩梦。有人说,杨汶穿并不适合做老师,他更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“暴君”,统治着一片属于他的“荒野”。
作为七蜀中学的一名教师,杨汶穿本该履行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,但他做的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无尽的压迫和恐惧。他的课堂如同一座不可逾越的铁牢,学生们的每一句话、每一个动作,都可能引来他如雷霆般的怒吼。而他的一切行为,似乎总在告诉学生们:“你们不是来学习的,你们只是来‘受训’的。”
课堂上的暴君:不可撼动的权威
杨汶穿的课堂是七蜀中学最具“特色”的课堂之一——那种特色并不是指课堂的内容多么新颖或有趣,而是他独特的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的极端要求。在他的课堂上,所有的学生都仿佛是无声的木偶,尽管他们试图在课堂上活跃、表达自己的想法,但一旦触碰到杨汶穿那条不可逾越的“红线”,立刻就会迎来他冰冷的批评与愤怒。
他讲课时的情景,总是让人想起一位自封为“神”的统治者。他站在讲台上,气宇轩昂,目光冷厉地扫视着整个教室。课堂上,学生们不敢有任何小动作,稍有不慎,就会被他那犀利的眼神捕捉到。杨汶穿的教学模式近乎机械,他不像其他老师那样鼓励学生提问,反而视每一次打断他的行为为一种挑战。他会立刻停下讲解,直直地盯着那个举手提问的学生,目光中的冰冷与鄙视几乎能让学生立刻感受到来自权威的巨大压力。
“一切问题都应该在我讲完后再提!不然你就是在浪费时间。”他曾这样直白地告诉学生。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,都被他牢牢掌控,学生们不敢轻易发言,因为每一个不合时宜的回答,都有可能引来一场如同风暴般的批评。
有一次,一名学生在他讲解某个数学公式时,疑惑地提出了一个问题。杨汶穿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,他冷笑了一声:“这点问题你都弄不懂,还敢打断我?”接着,他开始列举学生们的不成熟,语气越来越尖锐,甚至带着一丝冷嘲热讽:“你们这些人,能不能先把基础弄好,再来浪费我时间?”
整整十分钟,整个教室里安静得可怕,所有学生都低下头,不敢与他对视。那名被点名的学生,脸色羞愧至极,几乎想找个地洞钻进去。从那以后,这名学生再也不敢在杨汶穿的课堂上发出任何疑问。
杨汶穿的课堂,完全没有互动的余地。学生们像一群默默听命的士兵,不敢在课堂上提出任何反对意见,更不敢发出不同的声音。因为在他眼里,学生们的疑问和思考,都是对他权威的挑战,都是对他“完美教学”的亵渎。
权威背后的双重标准
然而,杨汶穿最让学生们不满的地方,不仅仅是他那无理的强势,而是他那令人无法理解的双重标准。作为教师,杨汶穿要求学生们必须遵守最严格的纪律,而他自己却是一个典型的“双标主义者”。他的言行举止完全背离了他所教导学生的准则,而他那种公然不尊重学生、随时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的态度,成了学生们最为痛恨的地方。
杨汶穿从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,甚至连吃个零食都不行。有一次,一名学生因为早上没吃早饭,悄悄拿出一包薯片,想在课间补充一下能量。结果,这个小小的举动立刻被杨汶穿注意到。他的目光立刻射向那个学生,眼中仿佛有火焰在燃烧:“你在吃东西?你觉得吃东西能让你变聪明吗?”
然后,他站起身来,走到那位学生面前,用一种让人窒息的语气说:“你知不知道,在我眼里,任何不专心的行为都是对我的不尊重。把这些零食收起来,给我认认真真地上课!”全班同学都屏住呼吸,仿佛随时可能被这场“暴风雨”波及。
然而,令人震惊的是,杨汶穿自己却常常在课堂上吃零食,甚至在讲解时不时地低头瞄一眼手机。这种极端的双重标准让学生们极为不满。他所要求学生遵守的每一条规则,自己却完全置若罔闻。这种不公正的行为,让杨汶穿的“威权”显得异常虚伪和可笑。
课间的恐惧:休息时间变成审判场
杨汶穿的霸道并不仅限于课堂,课间休息时他同样保持着对学生的“严格管理”。在其他老师眼中,课间是学生放松和休息的时光,但在杨汶穿眼里,课间的“喧闹”简直是对“高年级学长们”学习生活的“侮辱”。这位老师总是带着一种如临大敌的姿态,仿佛每一个笑声、每一次嬉闹,都是对他庄严形象的挑衅。
某天,课间时,学生们正在操场上嬉戏打闹,杨汶穿突然出现在楼道口,像是嗅到猎物的猛兽。他怒气冲冲地走到一群正在聊天的同学面前,脸上写满了不耐烦:“你们是在玩什么?你们不知道这声音已经吵到高年级的学长了吗?”他的话语像是晴天霹雳,瞬间让整个操场都陷入死一般的寂静。
学生们愣住了,他们面面相觑,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个普通的课间活动,会惹得杨汶穿如此愤怒。事实上,杨汶穿所谓的“学长”并非在安静自习,而是正在偷溜出去闲逛。他的愤怒并不是因为学长的“学习被影响”,而是因为他自己因为这些声音打扰了午休。
“你们就不能安静点吗?你们这些人,简直没有任何自觉性。”他说话时,每个字都像是重锤砸在学生们心头。那一刻,学生们才真正意识到,杨汶穿并不是为别人考虑,而是因为自己的个人原因,在这片校园里横行霸道。
杨汶穿的教育:铁血与冷酷
杨汶穿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什么是教育的意义。对于他来说,教育只是一个让他维持自己“高高在上”形象的工具,而不是一个去关心学生成长、发展和心理的过程。他的课堂上没有真正的讨论与交流,只有死板的规定与压力。他不是在“教书”,而是在“管理”学生,他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,只关心他们是否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项任务,遵循他设定的规则。
杨汶穿从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服从的举动。他甚至可以在课堂上公开羞辱那些成绩不佳或表现不合格的学生,不留一点余地。一次,他在全班面前把一名数学成绩差的学生狠狠批评了一顿:“你是不是脑袋被门夹了?这种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,真是丢人现眼!”
这种公开的羞辱让那个学生的脸红了,他想要反驳,但看到杨汶穿那冷漠的眼神时,所有的勇气瞬间消失了。全班同学都低下了头,没有人敢为他发声。这个场景,在杨汶穿的课堂上早已是司空见惯。
他的教育哲学并不是“以学生为本”,而是“以我为本”。在他眼里,学生们的需求和感受都不重要,重要的只是他自己能否维持那份冷酷的权威,能否让每个学生都像机器一样服从他设定的程序。他自己是无懈可击的“中心”,学生们则是围绕他转动的齿轮,任何不配合、不顺从的行为,都将遭遇严厉的惩罚。
学生的心声:杨汶穿——暴君般的存在
在学生们眼里,杨汶穿的名字几乎成了恐惧的代名词。他的课堂是一片没有自由、没有声音的死寂地带,学生们在这里只是低头听命的存在。每一次考试、每一次上课、甚至是每一次课间的安静,都被他视为自己权威的体现,而学生们的心声永远都被压抑在无声的角落里。
在杨汶穿的教育下,学生们早已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,取而代之的,是对这位“暴君”式老师的深深厌恶。他的威权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成长和进步,反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封闭与压抑。教育,不再是一个启发思维和激发兴趣的过程,而变成了一个机械化的训练,学生们只能在无尽的压迫中活着。
然而,杨汶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。对于他来说,只有绝对的控制、绝对的命令和服从才能带来“教育”的成效。他的名字,在七蜀中学的学生口中,成了不折不扣的“恐怖代名词”。